消息
SNEC PV & ES国际光伏与储能展览会(2025)在中国上海举行,并于6月13日闭幕。今年的展会吸引了超过120家中国储能企业参展,带来了数百款全新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。其中包括20多款大容量单体电池,容量涵盖392Ah、472Ah、587Ah和684Ah等。
从最初的280Ah和314Ah,到日益普及的500Ah+,每一代产品的尺寸都超越上一代。这些新产品揭示了哪些市场洞察?它们又展现了哪些新的行业趋势?
通过本次展会各企业展示的产品,储能网注意到,随着我国储能强制配置时代的结束和国家发改委“136号文件”的正式生效,储能行业正在从价格竞争向价值驱动模式转型。
在此背景下,储能企业围绕下一代储能电池展开了新一轮技术竞争。
首先,第三代电池储能单元的竞争已成为焦点。两大行业巨头——阳光电源和宁德时代——均推出了旗舰产品。作为电池技术的先驱,宁德时代和系统集成领域的领导者——阳光电源,目前正就第三代大容量电池展开激烈竞争。
(上图)主流电池与下一代电池的比较。
6月11日,阳光电源亮相SNEC PV Expo 2025,携近30款新能源展品亮相,涵盖能源基地、零碳园区、零碳家居三大板块。值得一提的是,阳光电源首次发布了专为大型储能电站打造的PowerTitan3.0智能储能平台。
展会前夕(6月5日),阳光电源在合肥智能工厂总部正式发布PowerTitan3.0,将684Ah电芯确立为下一代大容量技术路线的核心。相比目前主流的314Ah电芯,684Ah电芯的容量提升了一倍以上,创下了行业大容量电芯量产新纪录。
据悉,新一代储能平台突破了固定集装箱尺寸的限制,推出了10英尺Flex版、20英尺Class版、30英尺Plus版等系列产品,续航时间从2小时到12小时不等。
Plus版采用684Ah叠片电芯设计,单机容量突破12.5MWh,创下新高,体积能量密度超过500kWh/m³,循环寿命超过15000次,质量能量密度超过440Wh/L。
阳光电源副总裁、储能事业部总裁徐庆庆表示:“阳光电源不提倡为了创新而创新,也不搞华而不实的‘PPT营销’。我们只追求对客户有明确经济效益的创新。”
随着行业竞争加剧,电芯容量不断提升,一些企业甚至推出了容量超过1000Ah的产品。然而,由于许多大容量电芯尚未实现量产,市场上充斥着夸大其词的宣传。
仅五天后(6月10日),宁德时代在上海宣布其新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587Ah实现量产交付。通过采用行业标准的20尺集装箱和1500V PCS电压/功率规格,宁德时代将系统部件总数从3万个减少到1.8万个,同时能量密度提升10%,达到434Wh/L,系统能量密度提升25%,充放电循环初始循环效率(RTE)达到96.5%。
与阳光电源的立场一致,宁德时代也强调量产和交付能力。宁德时代市场事业部联席总裁兼零碳能源事业部总经理郑叶来表示,587Ah电池历经三年研发和测试,具备切实的性能、可靠性、安全性和交付保证,能够为储能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。
作为储能行业最重要的技术进步,大容量储能电池正在迅速重塑储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。大容量储能电池背后的逻辑在于两个关键方面:一方面,满足4-8小时甚至更长时长的长时储能(LDES)万亿美元的市场需求;另一方面,通过提升容量实现成本降低、效率提升和循环寿命延长。
展会期间,HiTHIUM宣布量产全球首款千安时(kAh)长续航储能电池∞Cell 1175Ah。
该产品专为4-8小时长时储能应用设计,具有“超大容量、超长寿命、超高安全、超低成本”的优势,填补了中长时储能场景专用电芯的市场空白。
电池容量方面,亿纬锂能、CORNEX、蜂巢能源、REPT BATTERO、南都电源、双登能源、天合光能、协鑫储能、晶澳太阳能等企业也在SNEC 2025展会上展示了超过500Ah的超大容量电池。
电池不仅容量增长,能量密度也屡创新高。例如,蜂巢能源770Ah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435Wh/L。同样,晶澳太阳能基于500Ah+大容量电池的新一代智能储能系统“BlueGalaxy 4.0”,使20英尺集装箱的容量达到7.8MWh(兼容6.25MWh),体积能量密度较上一代提升38.84%。
除了阳光电源高度集成的储能系统外,国轩高科还推出了20MWh千元智能储能系统,比亚迪则展示了其MC Cube-T Pro 6.4MWh BESS产品。此外,多家公司还发布了综合能源解决方案,包括华为FusionSolar 9.0智能组串式光储解决方案和东方日升全场景光储解决方案。
太棒了!分享到: